[摘 要]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对数据与算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相关领域的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联合华为公司推出的“智能基座”系列课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利用先进的云计算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接近实际工程实践的学习体验。以若干学期的“计算机视觉基础”课程为例,通过参与学生人数、成绩特征变动等数据,分析了云计算资源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群体对于相关课程内容的感兴趣程度
[摘 要] 为实现培养目标中“能设计及运用现代交通仪器和信息技术对复杂交通工程问题分析和模拟计算”的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要求,须利用科教融合手段设计实验方案和构建实验系统,达到“两性一度”的标准要求。以“不同能见度对驾驶安全影响实验”精品实验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以复杂科研实验萃取为教学实验项目的基本原则,以先进科研装备为手段,遴选科研实验、结合开放实验到最后成功应用至实验教学等环节。实践证明,科教融合
[摘 要] 从学生个体、辅导员个体、校院层面,以职业规划角度为切入点,对当前涉农专业选调生教育进行了浅析,并针对上述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针对学生个体培养,要将选调生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基层就业的观念;针对辅导员个体来说,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培养;在校院层面,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做好学生的全方位选调生职业规划教育。从而在各个方面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尤为重要。这种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而且对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化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整合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加大思政元素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案例研发、完善制度机制体系建设和营造支撑环境等对策,
[摘 要] 高校各学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学科课程思政“学术接口”的现状,通过“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调查”对941名不同类别教师进行了各学科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与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科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有限,缺乏不同学科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模板与范式成为当前各学科找准课程思政“学术接口”的主要问题。因此,针对当前各学科课程思政存在
[摘 要]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构建链条式“党建+”引领育人机制,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全周期培养制度,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输、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打造教学相长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等多重举措,以促进本科教学内涵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其中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想和做法以期为我国同类院校的工科专业教学组织建设
[摘 要] 在我国“双创”教育背景下,培养兼具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育人的新趋势。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创新精神和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辅导员工作室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符合高校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要求,可有效发挥不同专业背景辅导员和教师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以广东药科大学“食趣”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例,
[摘 要] 通过调查临床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为降低临床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改进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某三甲综合医院的220名临床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学历的临床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须加强针对临床实习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教育,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实习生的防护“知信行”,以最大限度减少血源性职业暴
[摘 要] 针对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需求,以《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中关于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对照分析师范类专业认证五类三级标准,梳理二者的逻辑关系。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强师计划》实施的基本保障,而《强师计划》中的卓越教师培养又是师范专业认证的最终目标和提升空间。同时,结合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目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培养过程和毕业要求的达成
[摘 要] 研究生导师团队制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研究生导师进行学术紧密合作和跨学科交流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以烟台大学数学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针对研究生导师团队制度建设、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全过程育人引导,完善了研究生的人格,夯实了其价值观,提升了其专业素养,形成了数学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旨在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注重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习证据的评价,既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又有着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的价值,其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以经管“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背景,将形成性评价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过程等进行分析梳理,并采用熵值法确定各项评价内容的指标权重,最终构建出既能满足教
[摘 要] 在全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推动下,根据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人才需求及创新实践能力在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探知创新与实践能力内涵,以学生项目为引导重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根据当前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将培养现状中孤岛状的模块与内容重新整合,形成“四段一体”、“V”形结构的实践育人新体系,探索将实践能力训练与专业培养方案进度相融合,注重能力获取,并以学科
[摘 要] 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做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研究十分关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存在流程简单、论文系统操作机械化、学生写作态度被动、论文写作训练不足、指导教师经验不足等问题。为有效提升论文管理成效,提出以下路径: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注重管理制度建设;二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预先培育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
[摘 要] 学生对课程教学的需求是教师备课、授课、课堂管理的重要参考。了解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需求,促进需求导向建设,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八个统一”,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度较高,认为很有必要开设此课程,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但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管理、
[摘 要] 通过对湖北省A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认知度不够、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度不够、融合载体职业色彩不够鲜明、整体设计不足和融合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特殊性把握不准,对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开展认知度不够。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遵循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平等结合和与学生主体需求相结
[摘 要] “纳米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是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必修环节实验课程。针对目前传统工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纳米材料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主要措施包括:以科教融合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以多元化考核完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进教学并提高质量。通过以上改革探索,学生的综
[摘 要] “层序地层学”是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随着研究生培养形势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效果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学生专业能力日益增长的要求。根据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需求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提升教学方法、建设线上课程、改革考核方式等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教学改
[摘 要] 旨在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流专业建设强调全面的高水平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专业教育。因此,如何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落实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从课程思政实施的组织保障、课程思政意识、思政元素挖掘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氛围营
[摘 要] “化工设计”为化工学科的核心课程,是工程知识向工程能力转化的关键课程。传统“化工设计”课程存在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脱节、个体问题难以解决、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不佳等问题,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效果不佳。教学团队本着“沉浸式教学、阶梯式实践、成就性感受”的教学理念,秉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实践为任务、工程实践为抓手,提升课堂获得感和设计成就感”的课程改革思路,通过教学内容重构、
[摘 要] 随着全球海洋时代的到来,地方涉海高校建筑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综合考虑沿海区域建筑需求、未来人才多样发展和建筑教育原生问题,探讨海洋议题与协同理论在建筑教育中的连接必要性,构建了涉海高校建筑专业“向海而行,六域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并提出“垂直共生,多源共享”的教学实施策略,旨在有效提高涉海高校建筑人才培养质量,为滨海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提升地方建筑教育品牌的竞
[摘 要] 基于“环境监测”在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新工科建设中高等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明确学习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灵活评价模式,注重实习环节,将“环境监测”课程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深化学生对环境监测及环境学科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利用环境监测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
[摘 要] 在社会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教育改革愈发深入,教育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开放教育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对于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通过深入分析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分析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引出在开放教育背景下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对策。旨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创新研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夯实其语言功底,以满足
[摘 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专业,真正意义上为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帮助。同时,高职院校在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应加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从多个角度展开更为详细的研究。基于此,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主要地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岗位需求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
[摘 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针对当下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价值引领功能不强、思政资源缺乏以及实施途径单一等关键问题,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将课程思政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以党建引领顶层设计、以文化涵养家国情怀、以师资筑牢立教之本、以课程夯实育人根基、以实践培育责任担当”的建设理念,构建了“党建—文化—师资—课程—实践”“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有效提升
[摘 要] 地质综合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核心知识,并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维方式,可对后续就业、读研深造奠定扎实的基础。以绿色能源的勘探开发为目标,探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综合实习的教学体系建设。以地热资源为核心,探索构建地热地质成因、地热资源量估算、地热开发模拟、地热利用工艺为主线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目标与思路、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内容设计、实习实施
[摘 要]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教育能够为国家输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然而在合作办学所采用的“共课”教学模式面临着思政元素难融入、思政内容难保证、思政价值难融合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创新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挖掘以及共同价值角度出发,结合业务需求建模课程,提炼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将科学知识、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打造“有知识、有情怀”的思想
[摘 要] 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存在的学情差异明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应用能力培养薄弱、内容扩增与学时压缩矛盾突出等问题,课程团队探索实践了“SPOC+翻转课堂+综设实验+课程认证+学科竞赛”“五结合”混合教学模式。多年实践表明,新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学生独立思考、协作探究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更好的训练,并在学科竞赛中取得
[摘 要] 与传统育人模式相比,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能够突破育人主体不协同,“理论、实践、创新”三张皮,教育资源信息不共享等弊端,对于契合新文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解决已有研究的不足,从专业理论学习、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并以不同要素组合与多样化育人方式,构建了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农林高校涉农经管类专业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
[摘 要] 交通规划设计类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通过对该类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高技术水平、高职业道德的人才。以交通规划设计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交通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和智慧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挖掘规划设计原则、内容、目标等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智慧教学手段,探索课前资料推送、课上授课内容设计和课后作业布置及评价的课程思政知识点,健全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以期为交通强国背景下高校交
[摘 要]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主要针对林学专业在读学生、林学专业近五年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专业领域人员这四类典型群体,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利用任务驱动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林业遥感”课程的实验改革,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微信公众号和网页是最重要的获取遥感及大数据信息的来源;林学行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在Arcgis软件操作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中,结合任务驱动
[摘 要] 分析了本科生课程实施过程考核的背景和意义,指出目前过程考核存在较难公平真实地评价学生成绩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流程,旨在实现过程考核的公平公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结合“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以随堂测验为例,给出并分析了具体的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示例。结果表明,该考核方法保证了无监考环节的随堂测验具有较好的公平公正性,可显著
[摘 要] 产业学院是由高校专业院系与行业知名企业建立的、实施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创新、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的新型办学机构。产业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院校转型的重要抓手,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了教学与就业的通道,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是产教融合一体化的新组织形态。基于协同理论,结合西安成为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背景,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师
[摘 要] 基于“家畜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与实践OBE教学模式下的“家畜解剖学”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贯彻“以生为本”原则,遵循教学目标反向原则,设计全过程,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理论、核心技能、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整合教学内容,按不同教学目标层次优化教学方法;构建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评方式。通过以上措施,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
[摘 要] 在网络及现代技术的桥梁作用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势在必行。“材料分析方法”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强的材料类专业基础课,具有教学计划学时少、课程内容难而多的特点。混合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材料分析方法”的教学改革现状;其次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以提升“材料分析方法”教学质量,为“材料分析方
[摘 要] 依托OBE教育理念,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毕业要求,逐一分解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一一对应,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养“三位一体”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体系,从理论知识、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等逐层递进,探索了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
[摘 要] 为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等问题,高校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课堂改革实践基于“OBE+PAD”的教学模式,应用雨课堂平台,探索一种适合“免疫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转变,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都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际
[摘 要] 学习成果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能力达成的终点。OBE理念中的“产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以“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为例,通过构建“课内+课外”项目群及工具链体系,以能力输出为目标,以项目式驱动为主线,以工具链横向贯穿辅助,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测试练习、课内实验等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提升学生
[摘 要] 针对线上和线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过去几年的跨时空教学需求,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提出了一种适应普通高等学校教与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融合式教学模式。自2020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由于该方法为数学类课程大班跨时空教学提供了小代价的解决方案,先后被学堂在线和学校进行推广。 [关键词] 高等数学;融
[摘 要] 外语教学中,需求分析指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是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理论研究、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开设以培养学术素养为目标的学术英语选修课和以提高职业素养为目标的行业英语选修课,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和思辨能力,提升学生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语言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最终构建服务学校定位、院系发展、学生需求的应急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飞速发展。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面另辟蹊径。从如何提升体育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出发,在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认真梳理与分析,旨在为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借鉴,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全方位知识体系的体育人才。 [关
[摘 要]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高校做出的重要指示。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预防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合家国题材、伦理道德、职业素养、科研精神、诚信教育、公民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思想政治内容,探索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实施的路径,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达到全方位、全程育人的培养目标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是未来五年环境保护行业的旗帜引领,亦是高校环境类课程教学的精神内核。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环境生态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找准着力点,结合学术案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活、讲透,教育引导环保专业大学生主动承担起时代责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环
[摘 要] 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要求,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结合在线教学与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从时间和空间上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翻转式在线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以遥感课程为对象,总结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差距,分析了创新能力与在线教学模式关系,通过理论创新、项目牵引、科研赋能,形成了“教
[摘 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且心理问题的类型日渐复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社会与研究关注的焦点。道德人格的建立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儒家文化对道德人格的论述与研究由来已久,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活水源头。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研究历程进行梳理,探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研究历程,尤其是从儒家思想中汲取道德人格培育的积极取向。最后,从构建基于儒家思想的道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保障,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是承担救死扶伤医疗工作和临床教学双重职责的重要场所。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实施“院院合一”管理体制,发挥附属医院主体职能,对新体制下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建立新体制下以医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为引领、以职业道德培育为保障、以社会服务意识培育为目标的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以培养医德高尚、医术
[摘 要]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责任重大。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因此,打造高质量“工匠之师”育人队伍意义深远。在育人中将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具有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三品”价值。“工匠之师”育人队伍建设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涵养工匠精神的动力,教师要用红色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新时代成长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