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与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尤其在当前高校快速变革时期面临着多种挑战而亟须转型和改进。基于文献梳理和编码分析,探索现阶段的高校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指标和内涵意义,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建议。在编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职能视角,整理出教学队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共6项指标,从而总结指标所表现出的深层次内涵。最终从顶层设计、课程结
[摘 要] 随着数字化研究技术逐渐运用到乡村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中,高校教学也应随之调整改进。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如调研认知局限、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模式特色不足、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数字化研究技术在提高调研效率,提升课程特色与趣味性、丰富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探索过程中,首先转变教学目标与模式,随后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形成以研带学,即将课题研究、实际项目
[摘 要] 地球物理学作为关乎国家自然资源调控和民生发展的学科,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长久以来,地球物理学高等教育的侧重点集中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管理、宣传等其他能力。步入新时代,社会对于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青年人才需求激增,学术教育转向实践和应用型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正确运用“师带徒”制度,预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多类型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在未来
[摘 要] 综合实践教学是军队院校强化实战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将兵棋推演引入该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并设计了兵棋推演应用的教学模式,具体讨论了教学设计与准备、组织与实施、总结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强调了该推演教学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通过兵棋推演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实践教
[摘 要] 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诸多实践难点。针对以上问题,将以ChatGPT、文心一言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整合到“数据库原理”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直观和互动的学习体验。通过与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交互,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即时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此外,还探索了利用通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库设计
[摘 要] 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重大战略推进和重大工程建设,高校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学铁路、爱铁路、干铁路”报国热忱的国际化研究型人才。分析了现有公派留学研究生科技报国教育研究现状,进一步提出了轨道交通公派留学研究生科技报国精神教育模式。建立了涵盖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和教育客体的“三体联动”教育范式,为公派留学生在精神层面保驾护航,引导公派留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提高科技报国的使命感、民族归属感
[摘 要] “国际商法”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经贸方式的更新,加之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和改变着“国际商法”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热点。基于“国际商法”课程目前所存在的课程知识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同步问题、传统教学手段与技术对接不同频问题以及课程知识内容与思政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必然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通过对当今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对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所呈现出的新型教学关系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分析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解构了以知识传授为先的传统教育理念,助推了契合信息时代的以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的重塑与构建,因此,高等教育的数字化
[摘 要] 生命科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根据实验内容,讲述相关华人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和生平,有利于达成育人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话题和人物;课后自主学习并查找资料;下次课堂上清楚准确地讲述观点。因为科学家们的榜样作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实验,提交详细清晰的实验报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激发
[摘 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是师范类专业对所培养的合格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提出的毕业要求。以衡阳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按照上述理念并融合上述四个方面的毕业要求,对其“高等数学”第一堂课进行反向思考和设计。即通过师生的双向要求以期改进后续的教学质量,互动剖析学生毕业后拟从事的行业与数学的关系,并让学生从
[摘 要]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如何“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中心”上好“现代物品分析检测导论”首次课为出发点,设计了课堂调研、常识互动,根据选课学生专业背景和知识基础来定位课程讲授的特点、亮色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课堂,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课程后续的讲授能够得到学生的持续性关注而打下坚实基础,为培养适合科技攻坚创新、行
[摘 要]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性岗位,他们是直面一线工作现场的敬业职守从业人员,长期的工作形成了敢挑重担、直面压力的工作韧性。当然也存在重复工作带来的职业倦怠。如何将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应变,将行为职责上繁文缛节的羁绊转化为思想上的激变,是实验技术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通过认知、思想、意识、行为四个维度对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解析,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体的素养规则,可以更好地从事实验技术
[摘 要] 学术诚信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ChatGPT的出现,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也给一些科研工作者造成了困扰。主要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的发展概况,然后从中央层面、部委层面、各省及学会团体层面全方位介绍了我国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政策体系,接着分别列举
[摘 要] 教学翻译是基于传统理念,同时具有全新内涵的基本教学要素,有利于大学英语读写译教学,以某高校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的教学以教学翻译作为基本要素,全面应用于所有读写译教学环节中;对照组的读写译教学以同样的教学过程进行,但不以教学翻译作为基本要素。通过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高考英语科目笔试分数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读写译成绩,确定教学过程中教学翻译的全面应用与学生英语水平呈正相关。
[摘 要]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素质,如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建设,是现代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培养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急诊医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发展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因此,在学科交叉背景下探究急诊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急诊医学课程体系、多学科导师组联合指导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平
[摘 要] 为加强香料香精高端人才培养,部分高校设立了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中,专业兴趣度有限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的“香料香精工程学概论”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专业兴趣度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创新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水平,并期望为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 非专业课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常常缺乏方法创新,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非专业课“工程化学”为研究对象,将思维导图引入课程教学中,通过两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对比,重点评估了思维导图在非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班级中段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经思维导图引导学习后的学生,在知识的理解能力上提升最为突出。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延长课程知识在学生
[摘 要]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生物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面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基于STEAM教育理念,结合“细胞工程”课程特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求,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价等进行改革,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使学生善于从多学科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摘 要] 依托专业课程开展思政课程改革,实现专业知识、品格和思维全方位育人是适应新工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海岸动力学”作为博士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对于促进年轻学者选取研究方向,拓展研究思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梳理课程教学现状,拓展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并融入思政元素,树立人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能动性为指导原则,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以期为“高等
[摘 要] 风景园林Studio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融会贯通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价值评判的标准及评价方法。以研究生主题景观Studio课程为例,探析在湿地类型的主题设计中,如何围绕生态组分、生态过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湿地的生态特征,构建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规划前后对场地均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指标体系分值的变化,科学判别场地现状及规划设计的优劣,进
[摘 要] 在“双一流+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综合改革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究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对推动我国工程管理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构建四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思政改革举措,以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协同推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
[摘 要]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重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设与改革实践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针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生“数据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目标以及当前该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师思政理念和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对于课程思政内容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课程考核标准的加强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课程
[摘 要] 随着机械行业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亟须改革,以适应时代潮流并提升教学效果。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具体而言,提出了利用这两种先进技术的措施,以促进学生对机械结构的直观理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内容创新等。这些举措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
[摘 要]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其组学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伴随着大量数据的积累。生物信息学专业主要培养生物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人才,实践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尚未成熟。总结了“生物信息学实践”课程存在的师资不足、硬件设备不完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生产实践难度大、教学效果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系统分析阐述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
[摘 要] “生物制药”课程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涉及的学科内容多、知识面广。在课程思政和“互联网+”背景下,通过重构“生物制药”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生物制药”课程案例资源库、实施线上和线下多平台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优化“生物制药”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理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积极挖掘春节文化元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在守正创新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政课开展春节专项实践可以走进春节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春节实践,延伸“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依托春节项目,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学生春节专项实践活动参与高、实践调研落地实、实践图文样式新、实践课程立项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春节专项实践教学要不断
[摘 要] 构建有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是导学思政研究的主要内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2021年启动研究生培养思政建设项目,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导学思政、研工思政建设。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合自身实际,历经两年时间积极探索研究生导学思政模式与实践,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促进研究生思想建设与导学思政团队建设同频共振。让导学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
[摘 要]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是国家战略的体现,也是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针对在“工程图学”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工程图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法和具体内容,即思政元素的挖掘、实施手段与路线、考核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措施等,为“工程图学”课程以及新工科
[摘 要] OBE理念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流体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存在着大量不易理解的理论性知识和较为乏味的计算,常规的课程思政元素也难以深入结合,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了一套优秀合理的基于OBE理念、融合课程思政体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用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竞争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
[摘 要]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安全学科的行业特点,对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强化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加强科研项目合作,开展顶岗实习,探索出一套基于项目导向的贯穿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个培养周期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并开展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该模式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了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面向研究生的“机器学习”课程中,如何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是一项重要的课程教学任务。从建设目标及思路、合理设计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学实践、多元化课程资源建设、多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多元化层次化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机器学习”课程思
[摘 要] 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更好地服务于高等农林院校特色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木材化学基础”课程为例,针对课程建设背景、教学方法、考核措施,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木材化学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学科知识与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
[摘 要] 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以协同育人机制为总牵引,构建“一中心、二途径、三平台、四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推动科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以校企资源整合为总抓手,建设新型科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实际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以提升人才质量为总思路,多渠道拓宽科产教融合深度,致力于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
[摘 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已成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生态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入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托线上与线下平台和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基因式”的融入,建立期末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多主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开展“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有
[摘 要] 以“茶艺”课程为例,基于解决问题的“五重”思路以及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岗位工作能力需求和业态发展新趋势,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体系进行“革命性”改革,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和“四融通、四培育”育人策略灵活应用于教学实施全过程的“课堂革命”,改革有效破解了传统“茶艺”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及岗位能力得以显著
[摘 要]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深入挖掘“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入手,挖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部分学习单元思政元素,提出从丰富教学方法、夯实教育阵地、精构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科技强国意识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基于此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可
[摘 要] “三教”改革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核心。为促进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课程团队以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果树生产技术”教学为例,分析了“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三教”改革的视角,研究了如何挖掘、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探索课程思政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方式,提高职业院校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和“三教”
[摘 要] 针对思政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入程序类课程的问题,对“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首先分析了该门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然后从知识点导入、理论讲解和应用实践等三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构建出程序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协同式思政教学模式,并进一步从这三个角度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点。最后,对所提出的协同式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并评估了其实际效果。实践
[摘 要] 在军事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模式对军校教员的信息素养要求很高,必须懂外语、懂军事、知作战、晓部队。教员信息素养包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对分课堂要求时间对分:一半时间教员讲授,一半时间学生讨论。教员的讲授环节本质上是对学员进行充分引导,在此基础上学员才能有效内化和讨论。因此,教员讲授是影响对分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信息素养良好的教员才能充分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在有限时间
[摘 要]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关专业的学时少,课程难,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三多”“三不愿”“三不明”。针对痛点问题,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循环互助的创新设计思路,包括:教师帮助学生自制课前、课中、课后习题,学生帮助教师反馈真实学习情况,学生帮助学生组团互助学习。问卷调查和评教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多”“三不愿”的问题;通过建立“助教团队”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摘 要] “安全法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熟悉并遵守安全法律规范、树立法律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学生参与率低等问题,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建立数据库、事故案例教学等方法,对课程进行“3+”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模式把“应国家之需、解人民之急、保一方平安”的理念植入学生灵魂;“大数据+”模式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事故案例+”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现
[摘 要] 针对学员与授课教员对本专业课程在各知识点实战中的作用把握不清及教学内容实战化元素缺乏的问题,提出对实战和演习演练中后勤相关力量作战运用情况进行复盘梳理和凝练,以此提炼军事设施工程专业机场工程类课程教学实战化元素,并同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中进行应用(如战例式教学)的解决方法。经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年轻教员提高实战化教学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可操作性与易掌握性,且对其他专业课程教学
[摘 要] “电机与拖动”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目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定的工程案例并加以实施,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成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在介绍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电机与拖动”课程工程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教学实践表明,在“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 要] 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对“概率统计”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与认真实践。设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元素以隐性的方式融入“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各个方面,具体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深度挖掘相互融合匹配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
[摘 要] 针对如何将思政元素教学融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以“工程合金的加工、设计与选择”课程为例,分别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全过程“工程合金的加工、设计与选择”课程教学中。此课程思政教学对厚植材料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民族自信心、培养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课程思政实践的效果良好,后续将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以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依据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设计递进式课程思政育人路径,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全员育人的学习情境,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利用数智技术全方位评价育人效果,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相融,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高校的各类课程中。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考虑到制造业的发展对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在“可靠性工程”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总体思路。通过深入挖掘与设计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以介绍可靠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意义、可靠性案例、可靠性领域知名专家及企业为载体,以可靠性专题研究与学生汇报为评价手段,实现课程核心专业